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什么意思(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体就一定智慧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10:22:16    

3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谚语一直广为流传,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但是群体一定聪明吗?


经过大量学者的研究,事实上这句话的成立是附带条件的,换句话来说,这个观点并不总是一直成立,群体的智慧存在局限性。

古斯塔夫·勒庞在其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写道,在群体中,汇聚起来的是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群体从来不能完成对智力水平要求较高的任务,他们总是在智慧上低于单独的个体

一旦很多人的感情和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时,他们便成为一个群体,此时的群体思维区别于个体思维,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群体无法辨别真实与幻觉,也没有能力区别主观与客观,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者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Irving Janis, 1972)针对小集团思维现象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他认为群体思维是群体成员为了保持和谐,过于迎合他人的意见,导致个体缺乏批判性思维。

他研究了一系列历史上的外交决策失误案例,例如针对越南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在决策是否升级战争投入时,团体成员都有一种错觉,对美国的军事干预能够取得成功过度自信,并且坚信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优越性会让他们在越南轻易达成目标。这种盲目乐观使得他们忽视了越南当地复杂的社会、政治、地理等诸多因素,以及越南人民反抗的坚定意志。而且在团体内部,不同意见被压制,那些对战争前景担忧或者质疑战争正义性的声音很难得到重视,最终一步步陷入越战泥潭,导致失败。

还有美国政府入侵古巴猪湾事件中,决策团队成员都有在政府工作、参与重大决策的辉煌经历,有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还有哈佛大学的四个教授,可谓豪华阵容。可却成就了一次“完美的失败”。欧文·贾尼斯认为,群体成员会产生一种无懈可击的错觉,坚信自己的群体决策不可能出错。

还有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都说明了群体决策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由此可见,群体也会做出很多糟糕的决策,由于判断失误造成混乱的局面。正如前文所言,群体智慧要想发挥优势,作出最聪明的决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 2004)在《智慧的群氓》一书中提出了“群体智慧”的概念,他认为,当群体中的个体之间意见独立,多样化,去中心化时,集体的决策会比往往任何一个个体的决策更为准备。

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著名的“牛重量猜测”实验。

该实验发生在1906年,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伽尔顿将猜牛重量赢大奖的比赛变成了一场事先毫无准备的实验。竞猜结束,奖品分发完毕后,伽尔顿从竞猜组织者那里借了一张票,然后对参加竞猜打赌的人进行了一系列统计分析。伽尔顿对竞猜结果进行编号(总计787份竞猜数据,后来他不得不排除13份,因为这些竞猜数据无法辨认),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并将这些数据制成图表,看看是否呈钟形曲线。此外,他将所有竞猜者的估计重量都附在表上,然后计算出这组竞猜数据的平均值。

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竞猜者估计的平均值为1197磅,事实上这头牛的净重为1198磅。这件事上,群体的预测堪称完美。

在适当的环境下,团体在智力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通常还比团体中最聪明的人还要聪明。即使一个团体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的见多识广或者富有理性,但仍然能做出一个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决定。

很多人想必看出了群体智慧的本质其实就是统计学和概率学的体现。

群体要想作出最优决策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样本量:样本量越大,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越高。这意味着在大规模的群体中,个体的偏差可以相互抵消,群体的预测平均值将比任何一个单独个体的预测都要更加准确。

独立性:个体的意见必须是独立的,这样才能保证多样性。如果个体之间存在信息共享或互相影响,那么集体决策可能会受到少数人的主导,从而失去多样性。

信息质量:个体提供的信息必须是高质量的。如果个体的知识水平低下或信息来源不可靠,那么即使人数再多,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决策机制:如何汇总个体的意见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简单平均、加权平均或投票等不同的决策机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