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怎么读拼音是什么(“己”“已”“巳”你分清了吗?)
《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已(yǐ)”,结果被李宗盛唱成了“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己(jǐ)”,把“自已”唱成“自己”,意思全没了,大家也是一头雾水。
汉字的数量众多,有些汉字有着大众脸,甚至不睁大眼睛辨认很难分辨他们的区别。“己”“已”“巳”就是三个比较让我们头疼的汉字。虽说借助电脑可以少出错误,但是手写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三个汉字搞错了,意思就全拧了。比如下面几句话,写出来就会暴露你的文化程度。
(1)这几天他很难过,悲伤得不能自己。
(2)这些是公共财物,你不能据为已有。
(3)在古代,上午9时到11时常被称为己时。
很显然,(1)不是“自己”而是“自已”;(2)不是“已有”而是“己有”;(3)不是“己时”而是“巳时”。
“己”读jǐ,自己之意。常用的词有“以天下为己任”、“各抒己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天干中,“己”处在第六位。
“已”读yǐ,为停止、已经、过一会儿、太等意思。常见词有“争论不已”、“事已至此”、“已婚”、“已而”、“不为已甚”。
“巳”读sì,为地支的第六位,也是十二个时辰之一。“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但是,这三字的注音和解释只能靠死记硬背,依然让我们很困惑,因为没有给我们一个所以然的理由,三字的封口度差别从何而来?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就刨一刨它们的根源吧。“己”字甲骨文如下:
“己”字的甲骨文字形事先刻成“三”,后刻两小竖为“己”字。甲骨文中也有漏刻两小竖的情况。此时“己亥”就可能被解读为“三豕”(古文“亥”与“豕”近),最为大家熟知的笑话就是“晋师三豕涉河”,本应为“晋师己亥涉河”,意思当是“晋国军队己亥时过河”,识错字搞成“晋师的三头猪过河”,让人笑掉大牙。因此,“己”字从古文字形看就是口全开的。
关于“己”的本义,郭沫若先生曾做过考证,并说:“己者隿之缴也。”意思就是“己”的本义就是系在射鸟箭上的绳索,就是“弋”的本字。后来被假借为天干的“己”和自己的“己”。《论语·学而》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巳”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如下:
“巳”字,为象形字。甲骨文“巳”字就是“子”字,郭沫若先生认为“实像人形”,金文“巳”字更像人形。《说文解字》认为“巳”为它(即蛇字),象形,也就是说许慎认为“巳”是蛇,为蛇形。许慎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巳”本义当是“人”,正如大头的婴儿。我们从“包”字中也能得到佐证,甲骨文“包”字为:
很显然“包”字中的“巳”当是婴儿,而非蛇。后来,“巳”字便被假借为地支的第六位,列在“子丑寅卯辰”之后。
“已”字与“巳”字同源,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单独的“已”字,“已”本来就写作“以”,源于“巳”,二者都写作似一个大头胎儿的形状,只不过“以(已)”表示头朝下的胎儿,已经成熟,即将降生。因此“已”是从“巳”和“以”中分化出来的。字形如下:
因此,我们通过古文字可知古“已”和“以”同形,且与“巳”同源。后来为了作区别,“已”就堵一半口。“已”字的本义就是怀孕终止,后来就引申为停止之意,所以就有了“不能自已”、“争论不已”这些词。
好了,说到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吧:“己”原来指系在射鸟箭上的绳索,因此是一个弯曲的绳索形,当然不能堵口,后来被借用作自己的“己”;“巳”是人形,当是大头的婴儿,人的头怎么能有缺口呢?因此也就不能堵口;“已”与“以”同形,为怀孕终止之意,似头朝下的胎儿,本来也应该堵口的,因为要与“巳”作区别,就堵了半个口。
-
2025-01-23 23:07:54
-
2025-01-23 22:58:16
-
2025-01-23 22:57:16
-
2025-01-23 22:56:16
-
2025-01-23 22: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