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算命为什么那么准(“算命先生”为啥会算得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6 09:50:50    

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大家对一个词并不陌生,那就是“算命”。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艰苦,一个月能吃上两三次肉已经很不错了,好在动动手就能在地里找到蔬菜瓜果,在田里还能抓到肥妹的泥鳅和黄鳝,这也算是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

但因为家里缺乏猪油和菜籽油,所以在烹饪方式上并没有如今这么丰富。生活在物质供给本身就缺乏的年代里,就算是烤着吃,最后撒上一点盐,那也是美味。

也正因为如此,家家户户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对于未知的将来,人们心中是既期盼又担忧。在这种焦虑之中,大多数人都会去“算命”,通过算命先生的点拨,来规划以后的事情。

在我的记忆中,算命先生确实很神秘,大家伙儿也都很尊重他们,所以算命先生能够得到的报酬也是很丰厚的。

对于十里八乡的老算命先生,听爷爷说的确很准,但也有一些仅仅为了骗钱而去算命的人,这些人就是纯粹的骗子。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屁孩也已过了而立之年,经历了太多事情之后,对于那群神秘的算命先生,也有全新的认识。

在历史上,神秘而又权威的算命人士并不少,从编写《周易》的周文王开始算起,唐朝的李中虚,袁天罡;宋朝时期的徐子平,乃至后来的刘伯温,袁树珊等人,他们可谓是算命这个行当里面的祖师爷了,从流传下来的说法来分析,这些人的确很有本事,也成功预测了很多人的命运和事件的发生。

算命本身就是对未知的事物进行严密逻辑推理之后的预测,这种预判是有多方论据可以作证的。我们仔细去研究之后会发现,中国文化历史真的是博大精深,伏羲结合自然规律变化创造了阴阳八卦图,这个图在以后的祭祀和占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周文王也不简单,直接写出了《周易》,但这还不够,这些都是为后世之人铺好了道路。齐国的邹衍,在《周易》基础上加上五行,也就有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诞生。

秦朝时,《易经》出现,人们把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各种神秘学说统统结合在一起,也就有了逻辑严密的算命推理出现。算命先生,也成为了一种神秘的职业。

不得不说,在清朝之前的算命先生,都有真才实学,他们深入的系统性学习了理论知识,加上自身的实践,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在清朝之后,算命这个行当变得鱼龙混杂,一些学艺不精的人慢慢就变成了江湖骗子,给人们心里留下了阴影。

在往后的岁月中,人们对于算命先生的印象停留在了瞎子的层面上。在《鬼吹灯》系列小说中,陈瞎子算是一股清流了,只有知道了他过去的辉煌,才知道为什么他算命很准了。

从陈瞎子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题目中问题的答案。从未谋面的算命先生,为啥会知道你家里有几口人?他们真的有预知能力吗?

陈瞎子混迹的地方,是他眼睛没有瞎之前就十分熟知的地方,况且作为卸岭力士魁首的他,本身就身怀绝学,对古籍研究很透彻。

换句话说,陈瞎子在算命这行里,是很有职业素养的一个人。曾经作为天下群盗之首,控制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十几万响马群盗,对人的本性和预判有自己的独特认知,识人和用人是他的强项,这对于所有算命先生而言,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在一个地方准备以算命为财路来源之前,肯定要对当地的环境,人文习俗进行考察,对大部分人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即便是当地的八卦消息也要第一时间收集和分析。

这样有了丰富的信息量之后,对于前来算命的当地人,你才会八九不离十地说出一些端倪来。再结合算命之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表情变化等来综合分析他的家庭情况。

来算命的人,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被算命先生占了先机,一步一步被引导,在建立基本信任之后,再往后说的话,顾客都会觉得很准,甚至变成一个言听计从的乖宝宝。

就算是老算命先生,也会有栽跟头的时候,但只要认真研读了古籍的人,能够掌握严密的逻辑推理,大部分还是可以预测准的。极少数出现偏差的人,也很少有来闹事的。觉得算命准的大部分人,则会口口相传,也就形成了算命先生能够预知未来的说法。

归根结底,这些所谓的神秘人士,也只不过是经过系统学习古人留下来的知识后,结合自己的识人能力,然后对人或者事做出预判而已,仅此而已。

既然是预判,那肯定就有准的时候,也就不准的时候。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当代青少年而言,应该理性地看待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一个道理:明天永远是难以预知的,但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好今天,让昨天的失败变成前进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