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哪位古人说的(《孟子》中的治国理念)
孟子认为:“得人心者,得天下”,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可以事半功倍。治理国家的为政者,要懂得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老百姓就会愿意让为政者快乐,因为这也是自己的快乐;愿意替为政者分担忧愁,因为这也是自己的忧愁。为政者如果能够和天下人一起,上下同心,共同努力,这样得到的快乐就能持久,忧愁也就容易解决了。
经营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能够让每一个员工都以企业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以企业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这样企业就会有勃勃生机。那么,如何才能把企业的利益变成大家的利益呢?这是经营者管理水平高下的体现。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经营者自己亲力亲为,那么自己能力再高,也只能是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也坚持不了多久。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是要考虑到的,就是科学技术。孟子所说的“得人心者,得天下”也是有前提的,就是科学技术的水平应该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也很好理解,比如大刀长矛,面对飞机大炮,是没有任何胜算的。然而从长远来讲,科学技术也是掌握在人的手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
对于经营企业来讲,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资本。资本从本质上来讲是逐利的。哪里有更高的回报,资本就投向哪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资本能够迅速扩大规模,提高产能,把企业的社会效能迅速放大,从而占领市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然而资本的风险和代价也是巨大的。资本的一进一出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迅速扩张和瞬间消亡。因此资本可以作为助力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工具来使用,而经营能否成功,终究还是要靠企业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员工能否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来决定。
这样看来,治理国家或者管理一个企业不是很难吗?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其实并不难,福祸从来都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为政者只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好的结果自然就会来。如果形势稍好,就忘记了百姓的疾苦,只顾自己及时行乐,那么灾祸就不远了。这就好比,遇到天灾还可以躲避,如果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灾祸,那就无处可逃,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管理企业与治理国家也有类似的地方。按照儒学思想,经营者只有提高自己的修养,在自己的内心中“去人欲,存天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然而要真正做到“去人欲”,却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谓“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经营者需要时时处处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将自己内心中的“私欲”根除,才能拨云见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
-
2025-01-24 09:32:32
-
2025-01-24 09:26:56
-
2025-01-24 09:25:01
-
2025-01-24 09:23:16
-
2025-01-24 09: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