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EGF的修复产品居然没人能管?
大象新闻记者报道
针对秦女士此前向大象新闻·大象帮反映,在使用可复美一款产品后面部出现“馒化脸”的情况。在将该产品送检后检测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中并未备案的成分:“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下文简称EGF)及“吐温-80”。
后续,大象新闻记者也购买了秦女士同款产品,同时选择了11款市面上主流的“械字号”及“妆字号”产品分批送检。结果发现,包括秦女士同款产品在内的9款产品都检测出了EGF。记者向检测出EGF产品所在的各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EGF的检测资质“困局”
秦女士早在2024年便开始向陕西省相关部门反映自己购买护肤产品检测出未备案成分的情况。2024年3月13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复称“收到举报材料”;同年4月,秦女士又向陕西省公安厅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提交举报材料。
接到秦女士投诉后,2024年4月9日,陕西省药监局在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成品库和留样室里抽取了“可复美”和“可预”两个品牌的“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进行送检。

据2024年7月23日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院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可复美”和“可预”的“类人胶原蛋白修复敷料”经检验均未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及“吐温-80”。
2024年11月5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秦女士出具了不予立案告知书。称经核查,未发现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产品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和“吐温-80”,决定不予立案。

秦女士对抽样方式和处理结果并不认可,“这不能证明我们手上的产品没有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将我们这些受害者使用的产品拿去送检。”
2024年7月底,秦女士被“可复美”品牌所属的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向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当秦女士提出反诉并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G型)”是否含有EGF进行司法鉴定后,她又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意了鉴定,并于2025年2月27日正式立案。3月21日,秦女士收到法院电话称,鉴定无法进行。原因是法院找不到能做鉴定的机构,“(鉴定机构)没有鉴定表皮生长因子的资质,人家都不做。”秦女士质疑,既然法院都找不到有资质的机构,那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鉴定是如何做的呢?法院回复称:“我们这必须要找有资质的(机构)。”

EGF的判定空白
针对法院找不到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这个问题,记者在向第三方检测公司送检时也了解到一些情况。
一名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目前相关部门没有对“表皮生长因子”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论不能作为法律依据。普通消费者即便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依然很难维权。“这种我们也见得太多了,想胜诉很难。检测出来有问题你去起诉,到时候也很麻烦,起诉能赢不能赢还两说。”
自2025年3月13日起,针对产品中检测出EGF的情况,记者向“可复美”“薇诺娜”“瑷尔博士”“可丽金”“欧莱雅”“SK-Ⅱ”等品牌方致电询问。
3月31日“SK-Ⅱ”官方客服回复称,“品牌产品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产品是安全的。关于产品成分问题,以产品包装背面成分表为准。”但记者查看同款产品包装背面的成分表时,并未发现有“表皮生长因子”或“EGF”的字样。截至发稿前,其他品牌方暂未对此进行回复。

同时,记者也针对实测中检测出EGF的“妆字号”和“械字号”产品,向陕西、山东、青海、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的相关部门反映了相关情况。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工作人员在电话沟通中再次提到,目前针对EGF并没有具有检测资质机构。该工作人员称,现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更没有有资质的机构。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之后,只能去现场检查具体投料记录和实际生产使用情况,“我们会做一个相应的核查,而不是做检测。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我们怎么做检测?你不能强人所难的。”
在大象新闻此前报道中提到,知名“打假人”王海和他的团队也在密切关注“械字号”及“妆字号”产品检测出EGF的情况。他们检测了22个产品,结果所有产品都检测出了EGF。王海团队的工作人员表示,“收到检测结果我们也很震惊,我们觉得有可能这是行业背后的潜规则。”
律师呼吁:有关部门应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定检测方法和标准
北京市中伦文德(郑州)律师事务所赵宇律师表示,化妆品中添加药品在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和限制使用,但在法规中列举过于宽泛,没有细化禁用药品或限用药品的清单,进而导致生产企业在完成注册或者备案登记后,生产过程中添加不符合化妆品管理规定的药品,严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建议尽快修订《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制定禁用和限用药品清单,对化妆品中使用禁用和限用药品实行召回制度。”
另外,在化妆品及医疗器械领域现行法规未明确指定争议成分(如表皮生长因子)的检测机构资质要求,导致企业可质疑第三方检测结果,进而导致产品责任无法明确的情况。
赵宇也呼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制定化妆品、医疗器械非法添加成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并公布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名单,“避免企业以资质问题推诿,避免司法部门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鉴定和企业自检及备案不一致,导致无法确认裁判依据,从而不能更好的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
急难愁盼,找大象帮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
或拨打电话0371-65888888
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和相关部门一起关注您的难题!
-
2025-04-15 11:03:00
-
2025-04-15 08:17:00
-
2025-04-13 19:16:00
-
2025-04-12 12:47:00
-
2025-04-11 17:39: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