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霸凌明日生效,李家超:港府将有七招反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05:00    

上周,美国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包括对香港特区加征34%关税,加上早前加征的20%关税,累计征收54%关税。4月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不再奉行自由贸易,肆意破坏国际共同建立的世界贸易规则,霸凌野蛮,损害全球贸易,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全球化进程。面对美国滥施关税,香港特区政府也将在七方面加大力量,予以应对。

李家超表示,这次美国滥施关税影响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税率加幅巨大、涵盖的商品范围广泛,破坏了世界经贸秩序,为世界带来极大风险和不稳定性。这些风险包括破坏了全球消费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及配套产业链造成不利影响。

有分析估计在未来两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至少将大幅下跌两成。事实上,2024年香港产品出口至美国的货值,占香港总出口总值仅0.1%,而美国在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的市场占比,已由2018年的8.6%缩减至去年的6.5%。相反东盟市场份额已由7.4%上升至8.7%,排名仅次于内地。自2019年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香港第二大货物出口市场。

“特区政府一直以来制订政策都以巩固优势、把握机遇和防范及化解风险为原则,实践证明这方面的策略是正确的。”李家超说。

面对美国滥施关税,港府七招予以应对

第一,全面把握国家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是香港的最大机遇,也是最大的肯定性。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香港企业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香港要进一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国家的庞大市场机遇,要更积极对接国家大市场优势的强大内需,加强向内地不同省市拓展产品内销。其中也包括利用好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给予的优惠待遇,同时吸引更多外国企业进驻香港,以CEPA的优待进入内地市场。

第二,香港要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积极深化区域合作。区域内的经济体之间所协定的关税和相互优待,是区域内的事,不受美国关税影响,区域内的贸易可以做大做深做广,抵消美国的贸易减少。

香港会进一步扩大经贸的“朋友圈”,包括东盟、中东,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等,和更多国家及经济体签订自贸协定。目前,香港的自贸协定已涵盖21个经济体,投资协定涵盖33个经济体,并正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埃及和秘鲁探讨签订投资协定。

第三,香港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发展高增值、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包括推进建构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数字贸易和推动总部经济等的发展。李家超在去年《施政报告》已提出这方面的革新框架,尤其把握好部分供应链正向“全球南方”及“一带一路”国家迁移,内地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大趋势。香港会强化供应链服务,加快建构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和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企业亦推动更多不同领域的产业发展。

第四,加大发展科技创新,吸纳高端人才,提升生产力和效率,进一步加强香港竞争力。无创科,无未来,科技创新和人才是国际必争之地,特区政府会全力发展香港创科中心,加快河套和新田科技城的建设,继续抢人才,引进更多重点企业,不断加强香港竞争力。

第五,大力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通道。李家超和特区政府官员多次访问新兴市场,建立新伙伴。在这两年多期间,港交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的海外认可证券交易所数目增加了三分之一,增加5间至20间,遍布全球18个国家。

去年在沙特阿拉伯上市、两支投资香港股票市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其中一支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同类产品,证明香港金融产品在不同新兴市场都拥有庞大发展空间。

第六,香港要把握好多国需要分散地区风险的大趋势,吸引外国企业和资金进驻香港。关税战促使全球资金重新配置,香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自由经济体,在“一国两制”下,可提供安全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加上联通内地庞大市场的独特优势,使香港在资产避险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包括家族办公室、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发展。

第七,香港将继续为业界提供支援,协助企业应对挑战,包括通过金融管理局协调银行界为企业资金周转;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局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援;通过“BUD专项基金”支持香港企业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新市场;推出资助计划支持企业加快数码转型,把握电商机遇;以及协助企业更好掌握市场资源,做好风险管理。

“香港经历过无数风浪,每一次都能够在挑战中变得更茁壮。”李家超说,香港要站稳脚步,发挥自身优势和在“一国两制”下所享有的优势,把握好国家发展的庞大机遇,拓展和深化区域合作,企业升级转型,共同应变识变求变。以香港人的敏锐触觉、灵活和靱性,定可处变不惊,克服挑战。

南方+记者 陈彧

【作者】 陈彧

今日香港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