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监测,小麦赤霉病控制率达90%

3月19日,在襄阳市南漳县清河管理区雷家巷优质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利用智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系统和气象观测站,查看虫情和土壤墒情等情况。(视界网 杨东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兆林 通讯员 胡锐灵
天气回暖,沃野碧绿,襄阳540万亩小麦正进入孕穗期。
在南漳县清河管理区雷家巷社区的小麦示范基地,国家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内,七八组高低不一的白色仪器矗立在麦田中。南漳县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站长魏遵龙站在设备前,检查运行情况。“再过十来天,就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了。”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导致小麦减产,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小麦赤霉病主要靠孢子传播并引起感染,可防、可控但不可治。”魏遵龙介绍,以前防治赤霉病,主要依靠农技人员凭经验来判断。有了这套自动检测预警系统,可以采集空气中赤霉病孢子粉的数量,提前精准研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系统平台上看到,赤霉病预警分为五个等级,预警等级越高传播风险越大。“到了三级,就要采取防治措施了。”魏遵龙说。
在现场,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白色箱子,名叫空地一体虫情自动采集系统。
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有两大功能,一是采用特殊光波诱捕害虫,自动拍照识别病虫种类,帮助农户精准防治;二是分析病虫生长周期,预测下一代病虫害的孵化高峰,帮助农户提前预防。
“以前靠经验,现在看数据。”魏遵龙说,以前病虫害防治需要调研取样,如今有了大数据和智能系统,手机上就可实时查看农田里的作物长势和病虫害情况,更加全面、精准,防治措施更有效。
据悉,没有病虫疫情监测网点前,当地赤霉病控制率最高70%,2021年甚至因赤霉病大面积感染,原价1元多的小麦只能卖4毛钱一斤,农户损失惨重。该网点投入以后,次年赤霉病控制率就达到了90%。
襄阳市植保站站长白桂萍介绍,2017年,襄阳启动国家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先后在南漳、宜城、枣阳建立三处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网点由农林小气候采集系统、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孢子粉自动捕捉培育统计分享系统等设备组成。今年,该市将投资600万元新建两处监测网点。
“自动设备可将全市病虫监测的数据连成网,对精准研判病虫害发生数量、等级及危害程度,提升统防统治能力,守护好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白桂萍说。
-
2025-04-21 00:03:15
-
2025-04-21 00:03:09
-
2025-04-21 00:01:11
-
2025-04-20 23:56:28
-
2025-04-20 23:53:29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