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种起源(来自伊朗高原的民族)
波斯人起源于印欧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伊朗高原的西部定居下来。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共有10个部落(6个农业部落、4个畜牧部落)。公元前七世纪中期,波斯人在米底人的带领下,帮助伽勒底人攻占了亚述帝国的尼尼微,推翻了亚述帝国。公元前550年,波斯各部落一直受米底王国的统治。公元前6世纪,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发生冲突,波斯人趁势在公元前553年发动反抗米底人的起义。后来在居鲁士的带领下,波斯人最终打败了米底人,在原米底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波斯帝国。

居鲁士大帝
公元前549-前538年,居鲁士征服了伊朗高原到小亚细亚的土地。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在远征中亚的马萨吉特时遭到失败,本人被杀。但是,他本人被认为是一位理想化的君主,据说他为人豁达,在征服过程中不过分使用暴力,能够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善待被征服地区的上层分子和普通居民,尤其他把号称“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遣送回国,帮助他们在圣地耶路撒冷重建家园,更使得他在历史上流芳百世。
在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位,继续拓展疆土,在公元前525年远征埃及。后来,冈比西斯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弟弟继位,但不久被大流士一世夺权。大流士一世在平定了境内的叛乱后,继续对外扩张。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在今天伊拉克贝希斯敦山上刻写了文字,铭记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人民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石刻上有描绘大流士一世脚踏高墨达的浮雕及其周围的铭文。整篇铭文以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写成:古波斯语(有414行)、埃兰语(有593行)及巴比伦语(一种后期的阿卡德语,有112行)。巴比伦语不像古波斯语,属闪米特语族。于是,此石刻有如罗塞塔石碑之于埃及象形文字一样,大力帮助专家们破解楔形文字。

贝希斯敦铭文
1835年,英国学者劳林森到达此遗迹及拓取古波斯文铭文摹本,1843年再来拓取石刻上其余铭文的摹本。在他及其他学者的努力下,古波斯文铭文首先被成功解读,其它两语铭文随后也被成功解读。
经过了三任国王的征服,仅仅半个世纪,波斯成为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文明的前盛时期与希腊同时期,二者爆发了著名的希波战争,公元前490年,远征的波斯军队在马拉松被希腊人打败,之后由此衍生出了马拉松比赛。十年后,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一世又冒犯希腊,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占领了雅典,但在一年后,在希腊人的进攻下,不得不撤回自己的领地。

希波战争示意图
波斯帝国包括了两河、埃及、印度河三大文明中心,接近希腊文明的边缘。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波斯人能够吸收各种文明因素,经过自己的消化后,产生出自己也有的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史无前例的大帝国,波斯统治者和以后一些大帝国的君主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想将他们统治的土地完全统一管理,境内各民族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他们的宗教、语言、社会结构、经济活动都不一样,他们的统治理念是把自己看作为万国之主和万王之王。所以,他们没有执行民族同化政策,一直对被统治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尊重和保留其他民族的宗教和风俗习惯。他们也突出正义,例如大流士曾公开宣布“我热爱正义,憎恨谎言。我的愿望是不要让任何非正义落到孤儿寡母身上。我严格地惩罚了说谎者,但对那些勤劳的人,我给予他们奖励”。这些正义观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后续发展道路。
除了政治上外,波斯的宗教思想对人类也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与佛教、犹太教一起,构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之前的世界三大宗教。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声称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火祆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说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远古的继承。

琐罗亚斯德
琐教崇拜火,规定一切重大的献祭和祈祷仪式都要点火,因此也叫拜火教,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也称为祆教。

法拉瓦哈,最著名的祆教象征之一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是《阿维斯塔》,大流士统治时期,它成为了波斯国教。对后来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比如死后接受审判的情节,神分善恶,不塑神像的教规和实践等,都可以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发现一些痕迹。

圣火阿塔尔
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
-
2025-04-22 13:44:43
-
2025-04-22 13:44:21
-
2025-04-22 13:43:43
-
2025-04-22 13:41:30
-
2025-04-22 13: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