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灯的忌讳和讲究(正月十五“5习俗”“2禁忌”)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因为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差异较大。虽然各地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但是也都突出各地的地域特色。
一.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北方滚的叫元宵,南方包的叫汤圆,不论是汤圆还是元宵因为都是圆的是圆的,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而馅往往都是甜的,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幸幸福福开开心心。

2.赏花灯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黄,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这个民谣反映老百姓赏灯的热闹场景。
我们这里年年都有大型灯展,灯的造型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置身于灯的海洋,流连忘返。家家户户也会挂彩灯,大街小巷都灯火辉煌。




3.扭秧歌、踩高跷
我们市里每年正月十五从上午八点到十二点都有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个活动有扭秧歌的、踩高跷的、舞龙的、舞狮子的,热热闹闹,浩浩荡荡,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传递着一派祥和的气象。


4.猜灯谜
猜灯谜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形式,是流传至今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都要在门口挂起彩灯,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受到人们的欢迎,所以猜谜逐渐发展成为元宵节的规定节目。

5.放烟花
我的老家在山东农村,从小我们老家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吃过晚饭就各自拿着家里买好的烟花到街上去放,看看谁家的烟花漂亮,谁家买的烟花最多,放的时间最长。在烟花的映照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二.元宵节的禁忌
1.忌回娘家
民间有“出嫁闺女不看娘家灯”的说法,也就是这一天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也叫“躲灯”。
3.忌洗头
民间有元宵节这天不洗头的说法,头发的发字和发财的发字一样,意思是洗头会影响财运,所以这一天不洗头。
当然,这也是民间说法而已,没有科学依据的。
节日向来是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有关元宵节的名篇也不少,一起来欣赏欧阳修的名篇: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
2025-04-22 13:44:43
-
2025-04-22 13:44:21
-
2025-04-22 13:43:43
-
2025-04-22 13:41:30
-
2025-04-22 13: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