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人员有哪些政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2:32:44
假释人员需要遵守的政策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对象条件
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死刑的犯罪分子。
刑期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对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减刑后假释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五年。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的实质性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限制条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其他条件
申请假释前一个月和申请假释期间无较大违规违纪。提交申请假释和假释审核期需要三个月,加上申请时的前一个月,一起就是四个月,要想假释,这四个月肯定是要夹着尾巴过了,什么事都要忍让,不然一有违规违纪就要重新走流程。
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的申诉权利应当依法保护,对其正当申诉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认罪悔罪。
考验期限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无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十年,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社区影响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这些政策和条件旨在确保假释人员能够真正改过自新,并且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同时,通过设定一定的考验期限和限制条件,有助于监督和管理假释人员,确保刑罚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关文章
-
2025-04-15 16:13:00
-
2025-04-12 08:21:00
-
2025-04-03 08:22:00
-
2025-01-31 14:35:23
-
2025-01-31 07: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