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零工市场:从“马路蹲守”到“云端抢单”的温暖蝶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20:35:00    

蝶变

岭上兴安

2025年04月17日 11:31 内蒙古


清晨的兴安盟民生大厦,电子大屏跳动的数据流激活就业服务的“数字脉搏”。内蒙古首个接入“蒙速办”的零工服务矩阵,正以11家规范化市场、2个智能平台和“1+6+N”服务网络,重塑北疆就业图景。


■ 云端赋能:“动动手指”让零工更体面

木工师傅吴格日乐图滑动手机屏幕,通过“兴安零工”小程序接单时,乌兰浩特市零工市场大屏正实时推送岗位信息。“过去在马路边等活,夏天晒脱皮,冬天冻僵脚,现在月收入翻了两倍。”这位蒙古族汉子笑眼弯弯。依托智能定位系统,订单精准推送给3公里内符合条件的劳动者,1.84万用户与1494名注册师傅形成动态匹配,第三方资金托管筑起安全屏障。


求职者在零工市场公示栏上寻找合适的工作


工作人员为快递小哥讲解政策


突泉县居民田华的返乡就业故事更显温度。52岁的她通过零工市场找到月薪3000元的稳定工作,结束了多年漂泊。全盟11家标准化市场配备饮水充电、无线网络等设施,打造出“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的暖心驿站,2024年促成零工就业1.81万单。


■ 技能加持:“手艺人”变身“产业工”

在乌兰浩特“红燕送岗”惠民工坊,52岁的李敏正将毛线钩织成外贸订单包。突泉县零工市场通过来料加工协议,把手工编织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现在每天做7个包,月入千元还能照顾孩子。”学员高云雪展示着钩织作品。这种“培训+订单”模式,已让数百名家庭主妇变身手工艺人。


惠民工坊内开展技能培训


突泉县零工市场开展手工编织培训


数字化转型更催生新机遇。牧民巴特尔刷抖音直播带岗找到牧场管理员工作,工资比打零工高出千元。“蒙速办”接入形成的盟、旗县、乡镇三级服务体系,让“靠运气揽活”变成“凭技能增收”。


温暖明亮的服务大厅


■ 北疆答卷:就业考核连年领跑

2024年,兴安盟城镇新增就业5403人,农牧民转移就业9.59万人,技能培训1.38万人次,就业考核连续位列全区前列。2025年启动的“就业促进行动”,正从重点群体保障、服务优化、技能提升全面发力。


工作人员解答群众问题


“零工市场是民生的毛细血管。”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媛媛表示,从风吹日晒的马路蹲守到温暖明亮的大厅服务,这场从“体力活”到“技术活”的变革,正让灵活就业群体在这个春天释放出满满的希望与活力。


求职者登记信息




文字:记者 武跟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