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梅校长何俊:AI时代,需对青少年科创能力进行“三阶培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9:21:00    

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何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通讯员 欧鹏 长沙报道

近年来,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世界,不仅深刻变革人类生活,更在持续创造美好未来。对于青少年而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挖掘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核心路径。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与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优秀单位,长郡梅溪湖中学深耕科技创新教育近十年,校长何俊在接受红网记者专访时谈到,当下正在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三阶培养”的新模式。

其具体谈到“三阶培养”,是长郡梅溪湖中学构建的阶梯式培养体系——通过分阶段、成梯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树立科技意识、培养科技思维,到亲历科技实践,最终实现创新创造的螺旋上升。

第一阶基础课程:

帮助学生形成科技观念、开拓科技视野

对于一切都在萌芽阶段的青少年,认知决定人生的道路和方向,视野决定事业和人生的“天花板”。

“我们最看重的课程是塑造认知、形成态度、树立观念的科技基础课程,专门设立科技创新中心来统筹调动各方面资源来拓展课程的样态、广度。”何俊谈到。

目前学校正在打造学科融合科技课程,按照“学科交叉”“跨学科创新”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组建成员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学科教师共计100余人的课程团队,以基础学科为底色开发学科融合的资源和课堂。

行走的科学课。

同时,学校还在开发科技研学课程,与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科技馆、湖南省地震局等科研机构和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高新企业合作设计校外研学路线。

一方面,这是在引进名家科普课程资源,聘请高校知名教授、科技工作者等担任科学副校长、科技教育顾问开设高水平科技讲座、论坛,让学生们开拓视野;另一方面,这也是把前沿的科技研究与产业创新转化为富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真科学、触摸真创造。

第二阶拓展课程:

把学生从“看科技、听科技、想科技”中抽离出来,投入“把玩科技、品尝科技、体验科技”的实践中去

“第二阶段特别重要,人工智能让人的工具性和低层次思维变得没有价值,却也前所未有地突出了人的情绪情感、灵感火花的独一无二,未来的科技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对科技的热爱与独特体验。”何俊强调。

通过大力开设以体验和实践为导向的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学生在基础学科实验室、数字仿真标本馆、显微互动实验室、通用技术综合实验室、创客中心、机器人教室、植物试验园等40余处科技场所中,自主选课参与多彩化学、炫酷物理、绿园生物、行走的地理课、玩转开源硬件、趣味AI等课程,在酸甜苦辣中体验真实的科技原理和知识发现过程。

长郡梅溪湖中学科学教育资源开放中心。

第三阶智造课程:

鼓励学生自由调动资源开展“从无到有”的创新创造,为世界供给自己的科技创新产品

“科技教育的目的不是牢记科学知识,而是推陈出新创造科技成果。”何俊表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肯定不是临时抱佛脚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小养成的“做点不一样的东西”的习惯、直觉、潜意识,所以让青少年参与科技创造的课程才是关键课程。

比如学生在《玩转开源硬件》课中,立足家庭盆栽养护问题设计多个智能装置;在《趣味AI》课中,通过物联网程序设计实现农作物远程监管的智慧农场;在《3D创意设计》课中,通过3D打印个性制作教室讲台百变收纳盒……积极带领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空白进行创造,学生的《新型自行车停车支架》《盲人语音防烫保温杯》《多功能组合式粉笔盒》《基于PH值监测的远程遥控环保卫士鱼》等创新产品都申请了国家专利。

多年来,长郡梅溪湖学生的创新作品层出不穷,曾5次获评中央电教馆和教育专项作品优秀组织奖、10次获评湖南省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学生参加科技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200余项、省市级奖励500余项。

从“认知奠基”到“实践淬炼”,再到“创造破界”,长郡梅溪湖中学的“三阶培养”模式,不仅是科技创新教育的方法论,更是在守护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为孩子们搭建从“看见世界”到“定义世界”的阶梯。也正如校长何俊所言:“真正的科技创新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在这个算力与算法并行的时代,要引导青少年从“科技的旁观者”蜕变为“价值的创造者”,他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诗篇——这或许就是科学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也是对未来最具远见的应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