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业绩遭遇营收净利“双杀”,上海钢联陷行业周期困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0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穆砚

4月2日晚间,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钢联”或“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813.35亿元,同比减少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减少32.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减少41.43%。基本每股收益为0.5元。

上海钢联公告截图

上海钢联在年报中透露了业绩出现亏损的具体原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2.87%,主要是业务毛利率略有下滑,子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下降及坏账准备计提增加等综合导致;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1.43%,主要是受钢铁行业“产量韧性、消费疲软、利润低迷”的运行局面影响,公司利润增长承压;另外,子公司钢银电商收到的政府补助下降及坏账准备计提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8,587.12万元,相比上年大幅上升1577.47%,主要系子公司钢银电商加大应收账款清欠力度;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减少了供应链业务预付账款的资金规模。

综观上海钢联2024年年报,公司业绩遭遇“双杀”,营业收入813.35亿元,同比下降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滑32.87%,创下近年来最差表现。

行业周期性调整对主营业务形成直接冲击。作为公司收入支柱的钢材交易服务与钢银电商平台结算量同步萎缩,反映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度持续走低。尽管产业数据服务板块展现出一定韧性,但客户预算收缩导致的数据服务需求减弱,仍对业务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刚性成本压力蚕食利润空间。管理费用的持续攀升源于人力成本与法律纠纷支出的双重拖累,财务费用则因资金收益缩水大幅增加。尽管公司通过压缩销售费用实现部分成本优化,但整体费用扩张趋势难以扭转。尤为关键的是,政府补助规模缩减导致非经营性收益锐减,进一步削弱了利润缓冲垫。

高杠杆运营模式在行业下行期暴露风险。公司通过收缩供应链预付规模换取现金流改善的策略,本质上是以牺牲业务扩张为代价的权宜之计。资产端居高不下的负债水平,凸显重资产模式在行业波动中的脆弱性。当大宗商品市场进入低迷周期,债务驱动的增长路径显著放大了经营风险。

战略转型成效与预期存在落差。尽管持续加码AI技术研发并推出数字化产品,但创新业务对业绩的拉动作用有限,数据服务与传统交易业务的协同效应尚未形成。新旧动能转换迟滞导致企业陷入"传统业务失速、新兴业务未起"的转型空窗期。

上海钢联的业绩困境本质上是行业周期、财务结构、技术转化三重挑战交织的产物。面对钢铁产业链的深度调整,企业需在债务风险管控、数据服务价值挖掘和技术商业化落地之间构建新平衡。如何在行业寒冬中突破路径依赖,培育具备持续造血能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将成为扭转颓势的核心命题。

审读:吴席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