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同胞阿基的“安家”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03:00    

春暖花开,浓浓乡情萦绕在澳门同胞阿基心中,阿基一家拿到崭新的房产证,终于在中山坦洲真正把家安回来了!

“石法官,这几本房产证我等了5年了,终于拿到了!大家的帮助,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情,让我很有归属感!”听到阿基传来喜讯,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法官石慧也甚是欣慰。

建了房为何拿不到房产证?一拖就是5年,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一纸产权证,卡住游子归乡路

“石法官,我们社区有个澳门乡亲,说自己房子建了5年了却办不了证,要打官司!您能帮忙协调一下他这个问题吗?”半年前,石慧接到了社区打来的救助电话。

这位乡亲就是阿基,他出生在澳门,但祖辈生活在坦洲镇,留下了一块宅基地。

坦洲位于中山市最南端,毗邻澳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坦洲与澳门经贸往来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来这里居住和投资。

为顺应时代发展大潮,2019年,阿基和澳门的族人们商量着把闲置的宅基地利用起来建房,房子的建造承载了他们对回乡“安家”的期待。

经亲戚朋友介绍,阿基与建筑商阿强签了建筑合同。房子建造过程中,阿基陆续支付了240多万元的工程款。房子很快建好了,本应欢欢喜喜进新屋,糟心的事却出现了——房子办不成房产证。

“原本想着盖个大房子方便我们回乡发展,但现在没有房产证,很多事情办不了。”“这些年,我来回澳门与坦洲无数次,找他要建造材料的合格证和验收证,他总是推诿不肯给,导致我们无法提交办证材料。”阿基向石慧大吐苦水。

法官与同乡会理事长在现场跟阿基了解情况

“你先别急,你这个情况,相关的竣工材料、手续是不齐的,如果是打官司,时间会比较长……”石慧建议阿基优先选择协商而非诉讼来解决。

“这位是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会长谭东汉,也是我们的特邀调解员,他在澳门和坦洲都很有声望和影响力,可以让他来帮你调解。”石慧向阿基推荐了谭东汉,并介绍了法庭与同乡会签订的合作协议,构建起的合作解纷机制,涉澳的案件可以先由同乡会进行调解。

“能尽快解决问题,还不用打官司,这样更好!”阿基当即同意调解。

法庭+同乡会,拨开办证难迷雾

当天,石慧和谭东汉就问题的解决进行剖析探讨,明确第一步要先摸清实情。

两人迅速分工协作。石慧联系了坦洲镇的相关部门,详细了解了办证需要的必要材料,并准确转达给了阿基,免去其后续准备材料时东奔西跑之苦。另一头,谭东汉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了承建商阿强。

“阿强,关于办证的相关材料,你为何不愿提供呢?”谭东汉在电话里耐心询问。“谭会长,房子我已经建完了,他工程款都没付清,其他的事情我没义务,我也无可奉告!”说完,阿强就把电话挂了。

谭东汉心生疑窦,工程款没有付清吗?怎么和阿基说的不一样?

“确实有一笔1万多元的打桩费,我以为已经支付过了,起了点争执……”谭东汉立刻向阿基核实,阿基承认道。

谭东汉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石慧。石慧认为这笔费用由阿基支付是合理的。

“阿基,我了解过了,这笔钱你该付,不要因小失大啊。”谭东汉通过摆事实,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阿基,要分清轻重缓急。

“您说得对,我愿意退一步。”阿基当即表态,愿意将这笔钱支付给阿强。

工程款补交了,阿强就能配合办证了吗?石慧不那么乐观:按理说双方有争议的工程款数额并不多,也算是熟人,不至于闹成这样。

“这里面会不会还有别的隐情呢?也许可以联系一下跟阿强一起干活的包工头和工人们。”石慧提议道。

果然,接到法官电话的包工头们各个怒气冲冲:“别跟我提阿强了,他欠了我们的工钱,还拖欠设计方、供应商钱款,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

原来,阿强自身陷入各种经济纠纷,所以他收了阿基的工程款后,并没有把钱支付给各方,这才导致各方拒绝提供验收材料。没有各方配合,阿强就算想帮阿基办证也无能为力。

乡贤“和事佬”,撬动诚信重建

“让阿强站出来承担还款义务,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谭东汉和石慧找到了破题点。

谭东汉又马不停蹄地联系了阿强:“阿强,阿基答应补齐工程款了,我们都知道你是遇到困难了,年轻人遇到困难别总想着逃避,咱们得想着好好解决。作为承建商有协助业主办证的义务,要是后续阿基到法院起诉你,到时你更麻烦了!”

谭东汉说话不徐不疾,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对阿强循循善诱,阿强逐渐打开心扉:“我确实不该逃避债务。但现在施工方和供应商那边不肯给验收材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只要你愿意还钱,其他的我们来协调!”谭东汉保证道。

同乡会会长在组织双方调解

为了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同乡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资源优势,坦洲法庭联合同乡会多方奔走,逐一协调联系工程设计公司、施工方和供应商等各方主体,把大家聚到了一起。

“我们这么做,也是气不过,阿强拖欠我们的钱一直不还!”“是啊,有时候还联系不上他!”大家一坐下来,就开始数落阿强。

“来,喝口茶先消消气!”看着大家怒气冲冲的样子,谭东汉逐一给大家倒了茶。“俗话说,见面三分情,都是乡亲,理应互帮互助,希望大家以‘和’为贵,携手解决问题,现在阿基办不了房产证也不是事啊!”

“你们跟阿强的纠纷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另外解决,大家也好好协商,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诚信,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闹僵了,导致本应该配合的事情都不做了,谁还敢找你们建房子,以后生意还怎么做?”通过谭东汉拉家常、讲道理,引导各方冷静思考,气氛逐渐变得缓和起来。

“大家放心,之前是我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才没能按时还上欠款,我一定想办法尽快把欠款还清,不会再拖延了,这次真的谢谢各位的理解和宽容。”阿强诚恳地表示。

大家趁此机会初步确定了还款方案,心中的怨气也逐渐平息,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之前联系不上阿强,确实着急,阿强欠钱应该找阿强要,阿基的证还是得帮他办的。”“以后生意还要继续做,大家都是合作伙伴。”“都是乡里乡亲的……”

“作为承建商有协助业主办证的义务,阿基已经支付了工程款,履行了义务,作为合同相对方也要履行义务,相应的材料合格证等是要提供的,大家就配合把材料补齐吧!”看着谭东汉如此劳心费力,加之石慧法官适时释明内地诉讼制度、双方法律风险、强制执行措施等,最终,各方都放下成见,不久后便逐一补齐办理房产证所需的各项材料。

材料集齐后,坦洲法庭充分发挥了与当地党委共建的“同心网”机制,联动坦洲镇政府、镇侨联,在相关材料提交后,协助阿基精准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尽责,依法依规、公正高效开展审批流程。不久后,阿基一家“喜提”久违了5年的不动产权证。

阿基去领取证件

阿基一家房产证的成功办理是人民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以同乡会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力量,高效多元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

坦洲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立足区位特色,打造“粤港澳同心桥”特色品牌,创新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心网”工作,开辟适应港澳同胞需求的多元解纷新路径,为港澳同胞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铺设了一条高效便捷的法治化“民心通途”。2024年,法庭诉前化解纠纷1062起,同比增长57%,成功调解涉港澳纠纷46起。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中山第一法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