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再添4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省云浮林场铜鼓塘湿地科普步道。资料图片

气象科普志愿者为学生讲解雨量筒工作原理。资料图片

云浮林场组织学生开展了解肉桂自然观察活动。资料图片
科普教育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核心工程,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支撑,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全省正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通过强化科普阵地建设打通科学传播“最后一公里”,为科技创新培育丰沃土壤。
在此背景下,新兴县科普教育体系建设迎来重要突破。日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命名“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5—2029年)”的通知》,新兴县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兴晶亮眼科医院、广东省新兴县气象局及广东省云浮林场四家单位成功入选。此次新增的四家单位在科普资源、科普活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新兴县科学技术协会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科协的指导下,围绕省委、市委、县委重点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县科技工作者,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在服务发展大局、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双百行动”与“百千万工程”,新兴县科协通过科创科普赋能产业共建,推动结对活动落地见效。同时,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多层次科普阵地网络。截至目前,新兴县共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9家、县级科普教育基地22家。
以“五进”活动为主线,新兴县科协积极开展多样化科普行动。在社区,举办“科普集市惠民活动”等互动活动,惠及居民数千人次;在乡镇,组织竹笋科学种植培训,助力农户提升技术水平;在校园,邀请刘焕彬院士等专家开展30余场科普讲座,覆盖师生超9000人;在基地,组织学生走进气象站等科普场所开展实践教育;在企业,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演练,增强应急避险科学意识。通过系列举措,全县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兴县科协及3项活动分别获评广东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活动”称号,并荣获广东省第五届全民科学素质大赛“优秀组织奖”。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突出,在云浮市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30个奖项,线上科学素质大赛参赛人次突破108万,位居全省前列。此外,承办省级学会秘书长沙龙、青少年机器人大挑战选拔赛等大型活动,3个项目入选2025年省级基层科普计划,科普工作影响力持续扩大。
新兴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服务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为核心,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梁晓珺
■基地介绍
新兴县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互动”点燃青少年热情
作为粤西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兴县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通过系统化科技教育体系建设和多元化科普实践平台打造,走出了一条“科普教育全覆盖、创新能力全培养”的特色发展道路。
新兴县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扎根惠能广场核心区,依托三层建筑空间打造复合型教育平台。这座建筑面积达3652平方米的现代化教育综合体,不仅配备青少年科普基地、多媒体演示室等专业科普设施,更以100%的科技教育覆盖率实现县域青少年科学素养全面提升。该中心与县科协携手合作,构建起“资源共享+能力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将科学精神培育融入舞蹈、音乐、手工等多元课程体系,让科普教育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实践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科技+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该中心正成为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的火种。场馆二、三楼重点建设600平方米科普教育基地,配备“手摇转盘”“人体电池”“火箭模型”“红色火箭”“发电机器人”“时空穿梭”“彩虹墙”“声控静电球”等10余项科技互动装置,涵盖电学、光学、力学等多学科领域。同时,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科学实验等主题活动40余场,覆盖青少年600人次。其中“声控静电球”等互动项目通过声光特效直观展现科学原理,6场VR教育培训让200余名学生沉浸式体验太空探索。
“周末带孩子来参加航模制作,既能学知识又能交朋友。”市民陈女士的反馈,印证了场馆“空间即课程”的设计理念。
据统计,自2022年正式启用以来,该基地累计接待青少年参观学习2000人次,其中800人次参与深度体验,通过虚拟VR教育培训、科技竞赛等特色活动,构建起“体验+实践”的科普教育新模式。
接下来,新兴县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将立足新时代科普工作要求,通过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师资培育、夯实硬件基础等相关工作,为全县青少年搭建更优质的科普实践平台。
新兴晶亮眼科医院:打造科普教育新范式
青少年眼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系统性科普教育成为提升全民视力保护意识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新兴晶亮眼科医院启动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中心,通过创新科普教育模式助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建设。该中心依托医院视光科专业技术力量,采用光学科普道具演示、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形式,系统构建“防、控、治”三位一体的近视防控科普体系,全年面向社会开放公益性科普服务。
据了解,新兴晶亮眼科医院组建由6名眼视光专家、15名专职及30名兼职科普人员构成的专业队伍,配备500平方米科普活动专区,包含多媒体文化室、视力检查体验室等特色空间,并配置综合验光仪、手持裂隙灯等专业设备及超万册眼健康书籍。依托数字化传播矩阵,通过LED屏、新媒体平台及实体宣传栏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
为全面构建科学普及教育网络,新兴晶亮眼科医院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通过“四维联动”模式推进眼健康知识普及工程,同时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流动科普形式,将专业眼科医疗资源转化为普惠性科普教育资源,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立体化科普服务体系。
在社区科普阵地建设中,医院组建科普团队,配置眼底照相机、验光仪等先进设备开展“移动科普诊疗”。通过“理论+实践”模式,每月定期举办眼健康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及公益筛查,已累计服务社区居民1.2万人次。
校园科普工程创新推出“双师联动”机制,宣传动员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外科普教育,把校外科普与校内科普相结合,普及眼健康知识、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全国爱眼日举办大型公益科普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并为新兴8万余名学生进行视力监测公益筛查。
该院持续开展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将城市优质科教资源输送至乡村课堂。通过开设近视防控科普讲堂、爱眼护眼实践课程等主题课堂,系统讲解专项护眼知识与科学防控要点。同步组织励志主题活动,以互动体验形式激发乡村儿童科学探索热情,着力培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切实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提供长效智力支持。
此外,该院还印制科普彩页免费向社会发放,定期培训社区志愿者和学校科技辅导员,为新兴县科普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科普工作既是守护全民健康的“持久战”,更是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该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及机制创新,持续推动科普工作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广东省新兴县气象局:沉浸式科普每年惠及超万人
新兴县气象局依托2023年建成的市县两级科普教育基地,持续深化气象科普教育体系建设,在2024年获评“全省气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该局整合56个乡镇监测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等观测资源,建成含气象观测学习区、体验区和多媒体培训室的科普矩阵,配备19项气象观测设备并设置科普二维码,年均接待超千人次。三年来不断完善科普设施,形成“气象观测研学+防灾教育实训”模式,重点面向青少年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助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健全联动机制构建科普大格局。新兴县气象局深度融入地方科普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联动应急、农业、融媒体等部门,依托“新兴天气”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防灾减灾科普信息超1.1万条,阅读量突破870万人次。通过打造“中国天然氧吧”“田园气象”特色品牌,推动气象科普与文旅、农业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模式,年均开展专项科普活动40场次,惠及群众超万人。
升级观测网络打造科普实景课堂。建成覆盖12个乡镇的56个精密监测站点,其中国家基本气象站内设气象观测学习区、体验区及多媒体培训室,配备19项专业设备并创新“扫码知仪器”功能,直观展示风速、负氧离子等观测原理。科普展览区动态呈现卫星云图、极端气候案例,构建起“监测+体验+教学”三位一体的沉浸式科普场景。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科普质效。该局成立气象科普领导小组和23人志愿服务队,开设灾害防御、人工增雨等特色课程,团队获评县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依托省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培养高层次人才,3年内1人获评省级技术带头人、1人取得高级职称,形成“科研+科普”复合型队伍,保障科普服务专业化、长效化发展。
未来,新兴县气象局将立足防灾减灾核心任务,深化重点行业气象科普服务,系统推进“一过程一策”科普宣传机制。通过开发青少年气象科普研学课程、建设校园气象站、开展基层防灾培训,分层筑牢全民气象安全防线。同步推进气象科普场馆体系化建设,谋划“十五五”科普展馆专项规划,打造城乡融合的科普示范网络。持续挖掘节气文化内涵,培育特色科普文创品牌,强化气象科技资源转化能力。
广东省云浮林场:自然课堂的“立体教科书”
广东省云浮林场横跨云浮市新兴县、云安区和云城区,总面积8541.91公顷。这片广袤的森林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栖息着鸟类、兽类、鳞介类及蛇类等210余种野生动物,生长着600余种植物,涵盖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多样类群,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蕨、火力楠纯种阔叶林等珍稀物种尤为突出。依托这一生态优势,林场近年来以科普教育为核心,打造了集主题步道、体验园区、专业场馆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
该林场围绕动植物特色,建成5条主题科普教育径,总长度超8公里。其中,九彩沟科普教育径以林下草药为主题,3公里步道沿途分布春砂仁、五指毛桃等中草药,搭配火焰木、紫花风铃等景观树种;茶塘科普步道则以蕨类植物为特色,2公里范围内生长着成片金毛狗蕨及广东省面积最大的火力楠纯种林;铜鼓塘湿地科普步道通过小微湿地展示水生动植物生态,双巷步径聚焦珍贵阔叶树科普,而爱岗敬业教育径则将护林防火知识融入林业精神传承。每条步道均配有专业讲解牌,形成“一步一知识”的沉浸式科普学习场景。
在静态展示之外,该林场着力打造互动体验空间。农耕文化体验园区以百果园、农田、鱼塘为载体,种植40余种本地及名优水果,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耕种实践课程,让青少年在劳作中理解自然规律;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开设户外课堂,通过菊花、油茶等主题科普活动传递生态理念;法治小广场则通过趣味设施与宣传牌普及林业法规,形成“知识+体验+法治”的多维教育网络。
为提升科普教育专业化水平,该林场建成两座核心场馆。其中,韭菜坑自然科普教育中心楼配备实验室、标本教室及天文望远镜,支持观察实验与教学;扑蚌坑森林中心大楼拥有可容纳200人的教室及1200平方米展览区,成为大型科普活动的举办地。
机构设置上,林场于2016年由原仙菊、良洞迳两个林场合并组建,2021年增设自然教育科,专职统筹科普工作。目前,基地已组建28人科普团队(含6名专职人员)及8名志愿者,为课程开发、活动执行提供人力保障。
2023年以来,林场通过“进社区、进校园”模式开展20余场主题活动,吸引超1万人次参与;年均更新科普课程超10项,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森林观察+动手实践”内容,如小学生侧重植物辨识,中学生则接触生态调研基础方法。
从珍稀植物保护到青少年生态意识培育,广东省云浮林场正以科普为纽带,书写绿水青山与人文教育的共生篇章。
梁晓珺
-
2025-04-18 10:35:00
-
2025-04-18 09:13:00
-
2025-04-18 08:06:00
-
2025-04-17 15:16:00
-
2025-04-17 10:10: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