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以创新链赋能再生石墨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29:00    

焙烧车间工作人员李春田正在调试温度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郭卫卫 通讯员张心怡、陈光新)近日,记者踏入平定县兴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身着统一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大家注意下一批原料的投放时间,一定要精准把控,确保坩埚质量。”车间主任王文平手持对讲机,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生产。

平定县兴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2日,位于平定县张庄镇新村,注册资金1500万元,主营业务为再生石墨坩埚生产及销售。其成立初期主要产品为铝用预焙阳极,2018年引进资金建设年产6万套石墨坩埚生产线一条,现在有员工70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我们目前拥有压型生产线2条,18室焙烧炉生产线一条,坩埚加工数控机床生产线2条。我们的多孔坩埚一次成型生产线是国内首创,比传统单孔成型后加工成型节约投料成本约20%左右。”生产经理郑存周介绍道。

兴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坩埚生产要经过三个车间,分别是成型车间、焙烧车间、加工车间。在成型车间,工人将原料送入鄂式破碎机进行初步破碎,破碎产物再进入对辊破碎机进一步细碎,产出石墨粉。随后进行筛分作业,将物料分为粗颗粒、中颗粒、细颗粒及粉四类。若细颗粒和粉不满足粒度要求,需经雷蒙磨进行二次研磨处理。完成粒度处理后,将各粒度物料按配方精准配料。与此同时,向沥青罐中加入沥青,利用导热油炉对沥青进行加热,使其达到适宜的工作状态。接着,将配好的物料与加热后的沥青在混捏设备中充分混捏,确保物料混合均匀。混捏后的物料进入成型工序,通过特定成型工艺塑造出坩埚坯体。坯体成型之后,工人对坯体检查有无裂纹、变形等问题。检查过后,坯体被运入焙烧车间,在1200摄氏度的管内进行焙烧,以提升坩埚的物理化学性能。焙烧完毕的坩埚再进入加工车间,对其尺寸、外形等进行精细修整,最终成为成品,进入待售阶段。

兴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再生石墨坩埚生产上用高标准要求,还紧跟市场需求及行业动态,基于对锂离子电池市场及前景的判断和信心,与山西贝特瑞签订供需战略协议并形成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的循环。公司在知识产权上也收获颇丰,现拥有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管理体系建设上,兴鑫新材料同样成绩斐然,顺利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这些都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