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峰时评|顺德教育正在发生静水深流的变革
春风万物生,人间好时节。一年一度的招生季,不仅牵动着学生、家长,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心。今天的顺德,百万市民对家门口的教育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骄傲。他们用理智而清醒的选择,投出了一年一度的信任票。人民的满意度,是对顺德推动品质教育最生动的注脚。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提速的当下,作为中国县域经济标杆的顺德,正以破竹之势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从“四好工程”到“学区有优校、校校有优师、生生有优教、人人有优长”的“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场教育变革不仅承载着百万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彰显着中国县域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深层逻辑。

顺德大力构建“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 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供图
顺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实验区,曾经在中国教育改革历史上一马当先。但是经四十余年发展,“有学上”的温饱型教育已经难以为继,“上好学”“育好人”成为最大的呼唤,品质,是当下百姓对教育热切的期盼。
顺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触碰到了教育转型的深层矛盾。曾几何时,顺德的教育硬件,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曾经吸引孔雀东南飞的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还是能力,正在与发达地区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好校长不多、拔尖学生少、质量不均衡、学校品牌不给力……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缺乏高品质的教育。这是顺德教育的锥心之痛。经济领全国县域之先的顺德,教育质量的不匹配,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短板,企业不满意,家长不买账,致使优秀生源流失越来越严重。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教育如同城市土壤中的活水,滋养创新人才,激发产业活力。先行之痛,凸显城市未来之忧,意味着区域教育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的关键跃升点,率先突围,倒逼顺德教育寻找改革发力的新靶点。
改革为箭,品质为靶。紧紧抓住教育的痛点、堵点与难点,顺德发布了“教育二十条”措施,围绕优质学校建设、优秀校长选拔、优秀教师引入、优秀学生培育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选择以“四优”建设破题,本质上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学区有优校,意味着从单体优质向集群优质转变。校校有优师,标志着从个体能力向梯队建设的转型。生生有优教,标志着全面而优质的教育。人人有优长,意味着每位学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关注和成长。

“人人有优长”是顺德育人目标。 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供图
系统变革,引发的是系统性重构,打破了传统教育改革的碎片化困局,形成教育生态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品质名校的建设,老旧学校的焕新、品牌学校的携手、优秀教师的加盟,四年时间新增学位5.4万个、36所老旧学校“焕新”、80后年轻干部占比提升至37%、全区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全市44%、其中博士48名……数字固然惊喜,质变更可宝贵。2024年,全市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前10名中有5所是顺德高中。
这是顺德教育的历史性一刻,也是顺德教育扬眉吐气的一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职业教育融合创新……顺德用教育的系统性质变,闯出了一条区域教育先行示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顺德教育的蝶变启示我们:当教育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价值原点,当改革创新深度激活系统活力,教育就能从跟随发展的“配套工程”转变为引领未来的“核心引擎”。
这场发生在岭南大地的教育变革,正以其前瞻性的探索,为全国教育现代化贡献着独具特色的顺德方案。这种敢为人先、系统创新的改革智慧,理应成为更多城市的学习样本。
采写:南方+记者 王基国
【作者】 王基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2025-04-12 22:38:00
-
2025-04-12 20:53:00
-
2025-04-12 10:05:00
-
2025-04-12 08:54:00
-
2025-04-12 07:17: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