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七年减三成,无人驾驶等新业态首次纳入
备受市场期待的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管理更加优化。
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4日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下称《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国家发改委表示,经过四次修订,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各类经营主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宽准入”红利切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第一财经了解到,三部门还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铭慎表示,新一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充分反映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推动市场准入门槛切实下降。突出“降低准入门槛”导向,有序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力争做到“宽准入”;突出“守住重要底线”导向,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力争做到“管得好”;突出“完善制度设计”导向,强化清单衔接和表述规范,力争做到“用得好”。
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2018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我国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经过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从7年多的实践来看,以“负面清单”所呈现的“非禁即入”管理方式,切实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了准入流程,减少了行政干预,通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效能。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缩短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一项让企业有获得感的标志性改革举措。”郭丽岩说。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与上一版清单相比,《清单(2025年版)》对准入措施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
《清单(2025年版)》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
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药品和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品(一、二类)、试办新型电信业务、林木种子进口、增值税发票印制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
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车辆租赁服务、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等管理措施,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取消有关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权益类大宗商品交易等管理措施,实施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
《清单(2025年版)》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比如,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管理条例》,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清单。依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相关审批纳入清单。依据《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范医药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准入条件。
此外,《清单(2025年版)》还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依据《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违法使用“期货公司”字样。依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将重要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范围从10大类调整为14大类27种,更好保障生产安全。
郭丽岩表示,科学、及时、合法对市场准入清单进行动态修订,持续放宽重点领域市场准入限制,符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能够更好满足各类经营主体期盼诉求,有利于推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也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
国家发改委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要求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最直接的获益者就是民营企业;五版清单事项持续缩减,一批领域或是准入限制放开,或是准入环节精简,充分释放了放宽准入的政策红利。
我国近年来深入推进清单落地实施,持续放宽和畅通民营企业准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门槛”不断降低,市场规则更为透明,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对激发民企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一批民间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民营企业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竞争性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为5670.7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为42万家,占比92%以上,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清单事项持续缩减,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民企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发改委表示,民营企业不怕市场竞争、不怕竞争激烈,怕的是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怕的是受到差别歧视待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竞争环境,让广大民企有机会“准入”、有意愿“想入”、有规则“融入”到更广阔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空间中来。此次负面清单修订,既立足当下,更加聚焦民企切身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民企急难愁盼问题,又着眼长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民企持续健康成长。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三部门在公布《清单(2025年版)》的同时,还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围绕确保清单扎实落地,积极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壁垒,累计已向社会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破除了一批基层政府关注、经营主体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的市场准入障碍,有力保障了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权利。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但也要承认,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尚未消除,发现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上告无门”“告而不理”“理而不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上述负责人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清单修订“放”了一批市场准入管理措施,释放了改革红利。但“放”了之后如何“管”,也广受各方关注。
《清单(2025年版)》在“说明”部分专门提出综合监管要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进入行为,依法依规对经营主体实施准入后监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杜绝监管盲区和真空。同时特别提出,要推动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明晰了下一阶段加强市场准入全链条监管的基本方向。
-
2025-04-24 21:20:00
-
2025-04-24 20:43:00
-
2025-04-23 01:33:00
-
2025-04-22 10:20:00
-
2025-04-21 15:50: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