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大溪:社矫对象三重实践 赋能重塑回归新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20:05:00    

闽南网4月21日讯(通讯员 赖鹏辉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文/图)春日的庄上大楼在暖阳中更显古朴庄重,一群身着红马甲的特别志愿者正俯身清理青石板缝隙中的杂物。这是平和县司法局大溪司法所创新开展的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十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公益活动+思想教育+入户宣传”三重实践,在修复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我重塑。

公益活动志愿行:以劳动促改造,重塑社会责任感

上午10时,社区矫正对象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带领下,携带清洁工具前往庄上大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楼周边环境整治对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土楼风貌具有特殊意义。活动中,矫正对象分工明确,对庄上大楼内核心景区及外围道路进行全面清扫,重点清理烟头、杂草落叶、白色垃圾等杂物。尽管太阳高照,矫正对象们仍认真投入,以实际行动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土楼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集中教育强思想:感悟分享+思想教育,筑牢矫正根基

公益活动结束后,大溪司法所在庄上村委会召开感想交流会。会上,多名社区矫正对象主动结合活动体验分享感悟,坦言通过公益活动深刻认识到遵守法律、回馈社会的重要性。大溪司法所所长结合活动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强调社区矫正既是法律约束,更是重新融入社会的“缓冲带”。她寄语社区矫正对象:“要珍惜改造机会,在公益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学习中提升法治意识,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认可。”

入户宣传筑防线:化身“法治信使”,传递文明新风尚

为扩大社会效应,社区矫正对象化身“法治信使”,在司法所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进庄上大楼周边住户开展移风易俗、禁毒、反诈宣传。他们向村民递上宣传手册,用地道客家方言讲解“厚养薄葬、丧事俭办”等移风易俗理念,普及毒品危害及“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等常见电诈手段,提醒村民提高防范意识。此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覆盖群众200余人。村民叶大娘表示:“这样的宣传很接地气,听得懂、用得上。”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感慨:“以前贪图蝇头小利犯了错,现在转换角色,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大爷大娘都很开心,我也乐在其中。”

此次活动是大溪司法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多维度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公益活动中重塑自我价值,在思想教育中强化法治观念,在宣传服务中增强社会认同感,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来源:闽南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