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稳坐龙头!杉杉股份双主业盈利6.59亿元,彰显发展韧性|看财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56:00    

(图源:杉杉股份)

2024年,全球经济步入深度变革期,产业结构加速迭代升级,新旧增长动能剧烈转换,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企业来说,这犹如一场“压力测试”,但同时也是积蓄势能、磨炼韧性的关键时刻。

以杉杉股份(600884.SH)为例,其所在的负极材料和偏光片行业虽然在需求端呈现上行态势,但整体仍承压。这一背景下,杉杉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凭借战略聚焦以及持续的创新,再一次实现了两大主业的稳定增长,2024年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前列。

可以预见,伴随所处行业复苏趋势逐步明确,杉杉股份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能,加快兑现业绩增长。

核心业务盈利6.59亿元,坐稳全球“双料龙头”

4月26日,杉杉股份发布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7.68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杉杉股份2024年亏损源于参股企业亏损、非核心资产减值计提及母公司财务费用影响。剔除上述因素后,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盈利持续改善,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营收186.36亿元、净利润6.59亿元。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升叠加储能需求高增驱动,负极材料需求持续放量,供需结构有所优化。但由于锂电行业正处于磨底期,产能过剩、全产业链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让行业发展蒙上阴影,负极材料价格仍维持低位。

这一形势下,杉杉股份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致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高性价比负极产品。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深耕市场、深化头部客户合作以及持续保持产品迭代领先等积极举措,实现销量显著增长。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实现销量同比增长28.44%,全年持续保持市场地位领先。根据鑫椤资讯数据,公司人造负极材料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

分季度来看,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和公司降本增效举措落实,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负极材料订单饱满,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

再来看偏光片业务。2024年,显示面板行业迎来需求“复苏之年”:上半年受欧洲杯、奥运会等多个大型国际赛事的影响,显示面板厂商集中备货,稼动率维持高位,并驱动偏光片市场需求释放。尤其是在大尺寸领域,这一复苏态势带动偏光片市场需求规模整体实现了稳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偏光片行业竞争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2024年,夏普关闭了10代线,韩厂产线也完成出售,这使日韩厂商逐步缩减产能或退出市场,中国厂商则通过并购整合、产能扩建积极抢占市场份额。这也就意味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偏光片产品价格进一步承压。

挑战之下,杉杉股份依托产品优势、供应链韧性以及深厚的客户黏性,实现了偏光片业务销量的稳健增长,全球市占率持续保持领先。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4年公司在大尺寸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约33%,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从主要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公司LCD电视用偏光片业务、LCD显示器用偏光片业务的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降本+创新,筑高竞争壁垒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行情,降本和创新无疑是企业穿越周期、平滑波动的两大法宝。尤其面对产品价格下滑、盈利空间收窄,杉杉股份给出的应对策略即是挖潜增效、锚定降本。

2024年,杉杉股份持续开展原材料降本、工艺优化降低能耗以及智能制造提效等降本举措。

比如:2024年,杉杉股份云南、四川等地一体化产能释放,突破厢式炉工艺技术推动石墨化成本下降,叠加原材料协同开发,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毛利率同比提升至18.45%。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智能制造升级提升车间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不良率和能耗,有效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

财报显示,杉杉股份费用端的成本管控收效明显。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控制在低位水平。

降本抵御寒冬,创新迎接春天。历来重视创新的杉杉股份从不吝于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0.37亿元,同比增加19.43%。且研发费用率升至5.55%,创下历史新高。

高投入之下硕果累累,新技术、新产品的突破又反过来促进产品的进阶。报告期内,公司高能量密度6C超充动力负极、低膨胀长寿命石墨、数码用6C +极限快充负极等产品批量供应头部客户,快充/长寿命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在前沿电池材料领域,其自主开发硅碳负极均相沉积技术,高压实、长循环新型硅碳负极已通过海内外认证并批量交付;自主设计的千吨级硬碳产线已建成投产,实现在钠电、锂电(含半固态/固态电池)和超级电容领域规模化应用。2024年,公司对主要头部客户宁德时代、ATL等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前十大客户销量占比提升。

偏光片业务方面,在大尺寸LCD领域,杉杉股份高端TV偏光片产品保持领先,并实现了高端中小型产品份额的大幅提升。在高端TV用偏光片产品方面,公司超低反、高透过、广视角、超大尺寸115英寸等高端TV偏光片产品出货稳定;在中小尺寸产品方面,公司通过低阻抗、广视角以及超薄化的技术运用以满足市场对轻薄化、高清晰度及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并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以实现产品的更新迭代。

在新的显示技术和应用方面,公司同步加速OLED偏光片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已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大尺寸和中小尺寸OLED两种应用场景的产品,并且部分型号已获得多家知名品牌的认证,其中OLED电视用偏光片产品已稳定出货,且市场份额显著提升;OLED手机和OLED显示器用偏光片已量产出货,并将持续推动客户认证。

在车载偏光片方面,公司已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储备,能够提供低阻抗、广视角、高透过及异 形加工等多种偏光片解决方案,以满足车载显示的严格要求。并且公司已于2024年底收购完成LG化学的SP业务(即OLED显示屏用偏光片和车载用LCD偏光片等),目前该业务已在稳定出货。

分析人士指出,在显示技术迭代与智能终端革命的推动下,OLED 偏光片和车载偏光片正成为全球高端材料市场的战略增长极。杉杉股份加速布局OLED偏光片、车载偏光片等增量高端市场,为增强公司高端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长期盈利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保持独立,未来继续领跑行业

作为行业龙头,杉杉股份亦展现出了强劲的抗风险能力。

2025年,杉杉股份大股东杉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已进入合并重整程序,外界对此高度关注。因为后续重整实施可能导致其股东权益发生调整,进而进一步降低其持有的股份数量,甚至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亦发函要求杉杉股份说明其与参股公司、控股股东等的相关情况。

对此,杉杉股份表示,“控股股东不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和业务方面均保持独立。”

公司还进一步强调,其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相关事项目前未对其日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实质影响,并且公司主业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整体保持稳健经营。

需要指出的是,年报显示,杉杉股份财务状况稳健向好态势不变。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严控采购账期、加强销售回款等措施,使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8.6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度的转正增长。

这一积极变化彰显了公司核心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现金获取能力的增强,公司销售回款情况良好,成本控制措施得力,使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能够充分覆盖现金流出,为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同时,公司始终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且可控的范围内。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1.23%,处于行业正常水平区间。

进入2025年,市场行业亦有所回暖。今年以来,负极材料涨价预期渐起,市场需求回升,头部企业将率先受益。另外,面板市场需求在国补、低价备货、关税、品牌端产能调整下仍相对旺盛,价格涨势明确,向上拐点明确。而偏光片作为面板核心材料,因供应紧张涨价预期高涨,作为头部的杉杉股份同样受益于此。

公司财报中已释放积极信号,截至2024年末,杉杉股份合同负债同比大增163.74%,主要为报告期内负极业务客户为提前锁定供货量,增加预付货款支付。

同期发布的一季报显示,2025Q1,公司实现营收48.04亿元,同比增长28.04%;归母净利润为3314.28万元,较去年同期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负极材料业务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规模效应实现净利润同比显著上升。

眼光放长远,从战略布局来看,杉杉股份接下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产能上,杉杉股份已完成石墨类负极材料的中期产能战略布局,包括内蒙古、四川、云南三个一体化基地,其中内蒙古、四川一期已投产,云南一期产能爬坡中。

同时,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公司已规划在芬兰建设10万吨负极产能,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产能建设和释放;为更好顺应下游客户的需求升级趋势,牢牢把握硅基负极市场需求爆发的契机,公司已领先布局宁波硅基负极产能基地,其中一期部分产能已投试产,并实现海内外头部客户的批量供货。

项目布局方面,公司收购了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韩国及越南的OLED偏光片等业务(SP业务)及相关资产,后者的SP业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且和世界主流上下游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杉杉股份高端偏光片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