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快评:让民间文艺为古城添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9:14:00    

日前,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暨泉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计划(鲤城区)在泉州府文庙启动。在现场发布的《刺桐民间艺术年方案》,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加速培育传承队伍,鼓励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推动民间文艺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泉州是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的富集区,孕育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鲤城坐拥泉州古城核心区,在文化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珍贵的民间文艺瑰宝,民间文学、传统曲艺、传统技艺等多元艺术宝藏俯拾皆是,历经岁月洗礼仍旧传承不息。

在泉州古城,从流传千年的武术、戏曲,到巧夺天工的刻纸、刺绣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民间文化艺术日渐式微,面临诸多困境。对此,泉州市及鲤城区有关单位共同发起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暨泉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计划(鲤城区),以2025年至2027年为“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扶持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培育一批传承队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按照计划,鲤城区未来三年将支持设立30处民间文化艺术传习所,培育30支民间文化艺术队伍,力争让民间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厚。今年作为刺桐民间文化艺术试验年,鲤城区将支持设立10处以上民间文化艺术传习所,培育10支以上民间文化艺术队伍,重点扶持民间武术“刺桐春之拳”、民间舞蹈“刺桐夏之舞”、民间文学“刺桐秋之语”、民间音乐“刺桐冬之乐”等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为了达成目标,当地还制定民间艺人等文旅人才专项引进优惠政策,研究设立鲤城区民间文艺奖项,奖金池每年100万元,用于培育民间文艺传承队伍,鼓励设立传习所等,打造更多贴合时代、贴近民生的鲤城文艺精品。

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强化相关部门的扶持引导,通过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发展,构建民间文艺长效机制。就此而言,实施“刺桐民间文艺年”三年行动计划,是一次有益探索。期待这一计划的实施能够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团结引导民间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民间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世遗典范城核心区的建设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