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在月球盖房?“嫦娥”带回的月壤样品研究新进展,大大降低成本



在月球盖房子曾是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今正被中国科学家一步步变为现实。
4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月球样品研究成果研讨会上,200余位国内外专家研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最新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东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团队利用嫦娥五号带回的500mg月壤样品,成功研发出“月壤成纤”技术及装备,能将月壤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同时损耗率不足10%,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了就地取材的关键技术支撑。

朱美芳院士(左)接受月球科研样品。资料照片
新技术就“月”取材,大大降低成本
在月球建房需要大量建筑材料,但从地球运输建材成本巨大,可说是不可能的任务。科学家算了一笔账: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从地球运输建材成本高达8万美元/公斤。那么,能否就“月”取材?月球表面的土壤是否有可能成为人类“太空建房”的关键材料?
“在地球上,用钢筋来加固混凝土结构。到了月球,则让纤维成为月球建筑的‘筋骨’,发挥类似钢筋的作用。”朱美芳团队成员、东华大学成艳华教授告诉记者,通过模拟月球真空、微重力的极端条件,团队攻克了月壤成纤的难题。实验显示,“月壤纤维”直径在10-50微米之间,比头发丝还细,同时,其拉伸断裂强度、纳米级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关键参数均达到工程应用标准。这项“月球制造”技术有望使相关建造生产的材料完全实现月球本土化,大大降低成本。

图为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嫦娥五号月壤纤维。受访者供图
目前,嫦娥五号月壤纤维正随“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我们的目标是在月球真空、微重力环境下,实现‘月壤成纤’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成艳华介绍,月壤纤维的应用场景前景广阔。比如,可用于柔性展开舱、纤维增强混凝土结构及月球航天服等领域。
朱美芳透露,团队正系统推进月壤纤维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未来将为月球科研站提供高可靠、轻量化、环境自适应的创新材料技术保障。

成艳华(中)等青年科学家正在做研究。受访者供图
多项科学突破:从“采样返回”到“体系化研究”
对月球的研究进展如何?会上,围绕嫦娥六号样品记录的月背SPA大撞击、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更新火山活动史、古地磁分析重塑月球深入热演化、嫦娥样品对比研究支持月球二分性、月壤物质组成与应用研究新进展等多项成果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些成果不仅更新了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更为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第二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指出:“嫦娥六号样品为月球物质组成、演化历史、资源利用三大科学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与嫦娥五号样品的系统对比研究使我国正从‘采样返回’向‘体系化研究’迈进,为载人登月及深空探测奠定科学基础。”目前,嫦娥五号样品研究已产出百余篇高水平论文,而嫦娥六号样品返回仅半年,就有多项突破性成果,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在月球样品研究的成绩单里,最亮眼的不止是论文数量,还有人才梯队的迅速崛起。“嫦娥五号任务前,国内从事地外样品研究的团队不足5个,如今已超过140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已成为科研主力军。在《自然》《科学》等顶刊发表的嫦娥五号研究论文中,第一作者平均年龄仅39岁,而嫦娥六号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平均年龄更年轻。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专门设立“月球与行星科学”,进一步支持学科发展。
未来的月球不仅是科研前哨,更将是人类文明向星辰大海进发的起点。
-
2025-04-23 20:44:00
-
2025-04-23 00:09:00
-
2025-04-22 10:59:00
-
2025-04-17 11:28:00
-
2025-04-17 10:10: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