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流量”牡丹 一朵花带火一座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4:50:00    

当我们翻开古籍诗词,处处可见文人墨客为花“打call”的名场面。他们不仅会题诗作画,雅集结社,甚至发明了“二十四番花信风”——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各有一种花与它相应,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里共有24候,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参考安排农事。

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让牡丹稳居唐朝花卉榜C位,霸占花卉界的置顶。

花开四月 赴菏泽来场国色天香的盛宴

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您看,面前这些姹紫嫣红的就是来自山东菏泽的牡丹,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一株绿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它叫作“绿幕隐玉”,是新品种,比普通的牡丹花期要长十多天。眼下,四月的山东菏泽,牡丹相继盛放,跟随记者的脚步,来一场探花之旅。

国色芳华“流量”牡丹 一朵花带火一座城

总台记者 张敏:这是我第一次来菏泽,一出火车站,身边到处都是牡丹花元素。

城市外墙上、立交桥上、公交车上,就连路边的井盖都有牡丹元素。然而,菏泽人对牡丹的痴迷可不止于此。

市民 李芳:牡丹在我们自己心里,我感觉是花开富贵吧。

市民 孟敏:美吧。

市民 龚潘格:国泰民安的感觉。

看牡丹的话哪个地方比较好?

市民 龚潘格:曹州牡丹园。

市民 孟敏:站牌现在都用牡丹花包起来了,很漂亮,可以去那看一下。

循着大家的介绍,我发现,赏牡丹的地方,好像不止在花园。要想深入感受它的魅力,我想先去一个地方。

山东菏泽市博物馆 讲解员:在我们菏泽市国贸中心所发掘的一艘元代沉船,其中船上出土了三件非常重要的有关牡丹纹饰的瓷器,两件龙泉窑的印花牡丹纹大盘,还有一件是景德镇的玉壶春瓶。

在沉船中发现的,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牡丹花的图案,虽然这座博物馆的面积不大,但馆藏的2万多件文物中,有2000多件都带有牡丹花的元素。牡丹,是烙刻在菏泽人心坎上的“符号”。

菏泽的公园里,牡丹从不缺席,孩子们在花间吟诵,游客们用镜头收藏牡丹最美的样貌,还有人用光阴留住光影,寻找一朵花更极致的角度。

摄影爱好者 桑秋华:我现在拍了四十三年牡丹,但是我拍满意的一朵没有,一张照片也没有。它这个牡丹花太美了,花大、色艳,但是我们呈现出来就没那么美了。牡丹是菏泽的一张名片,作为一名摄影家就是带一份责任去拍。

像不少菏泽人一样,觉得自己有使命感的,还有孙文海,他出生在牡丹世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跟着父亲开始了新品种培育之路。

高级农艺师 孙文海:我今年60多岁了,培育一个新品种得10多年的时间,现在的想法就是叫它(培育的)绿色(牡丹)更绿,黑的(牡丹)颜色更黑,培育一些切花牡丹、榨油的牡丹,适合盆栽催花牡丹(反季节盛开牡丹),这些都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如今更上层楼。1300多个牡丹品种,涵盖九大色系,从菏泽走出来的牡丹新品种已经占国内总量的80%。在这里,一朵花的力量被重新定义。

总台记者 张敏:在菏泽,牡丹不仅仅可以观赏,还有牡丹造型的点心、牡丹工艺品和用特殊工艺将牡丹永久的保存起来的牡丹花。

在菏泽牡丹工艺品远不止这些,在当地的一家牡丹花加工厂里面用牡丹的各个部位加工了160多种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已经远销巴西、保加利亚等多个国家。

今天的牡丹,已经从单一观赏向精深加工,再到文化创意等多链条持续拓展,逐步从“赏花经济”到“以花兴城”。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